27岁崇明女孩:我要让崇明土布走向世界

27岁崇明女孩:我要让崇明土布走向世界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新侨海归人士回到故乡工作和生活,成为崇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推出“侨见•瀛洲星光”栏目,带您认识一群有活力、有担当、能出圈的侨界青年典型,记录和见证这股青春力量。

“侨见”,是时代长镜头里的青春特写;“瀛洲”,是千年文明册页上的水墨印记;“星光”,是赤子心空不灭的璀璨光芒。在这里,崇明侨联青年委员会的小伙伴们以世界为帆,以乡愁为锚,在新征程上破浪前行。他们有的投身科技创新,为家乡产业注入新动力,有的深耕文化教育,传播知识与文明的火种……本栏目将通过挖掘一个个奋斗故事,看崇明侨界青年人才如何接过时代的“金话筒”,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崇明故事,让满天星光汇成璀璨星河。

“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梦想中的生活。多年后,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崇明土布,使用土布产品。”27岁的周雨昕,4年前回到崇明,从事非遗传承工作。她以“土布”为笔,以“侨力”为墨,在文化出海、跨界创新的画卷上勾勒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她希望,崇明非遗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式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

回乡

最近,周雨昕忙得脚不沾地。她正在将布布瀛染织非遗传习所的一处闲置空间改造成土布展厅,还接待了好几波研学的客人。

布布瀛染织非遗传习所位于竖新镇惠民村,是崇明岛上较为知名的土布纺织传承基地。正是在这里,周雨昕和母亲周勤一起守护着1万多匹、重达30多吨的崇明土布。

崇明土布兴起于元末明初,拥有六百多年历史,明清两代乃至民国时期,崇明土布都是中国布业中的龙头代表,也是崇明岛的支柱产业。而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崇明土布逐渐被机器所织的布取代,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土布承载着崇明人的记忆,让人难以割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它得以更好地传承。”对周雨昕来说,崇明土布是连接人心的精神纽带,正如记忆中触摸土布时带来的温暖。

周雨昕与崇明土布的缘分,要追溯到她的幼年时期。小时候,家中长辈收来的各色土布面料,总能让她爱不释手,也因此在她心中埋下了喜欢手工艺的种子。

从美国高校留学回国后,周雨昕在上海市中心干过一段时间的外企工作,可快节奏的“都市丽人”生活,在她看来并无新意,反倒是母亲在岛上经营的土布事业,撩拨着她的心弦。

考虑到国家正加大对非遗传承人支持力度,家里又亟需年轻力量的加入,周雨昕决定回到崇明,和妈妈一起从事土布传承事业,开启崭新的人生之路。

周雨昕(左)与母亲周勤(右)

学艺

将纯天然的棉花变成棉花条,再经植物染色等几十道琐碎的工艺,才能织成一匹土布。

“用传统织布机织一块布,熟练工要花10天以上才能完成。”对周雨昕来说,崇明土布是“老朋友”,非遗传承则是“新赛道”。土布纺织技艺零基础的她,拜师到了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布染织技艺传承人时兰娟的门下,开始系统学习崇明土布纺织技艺。

刚开始纺纱、织布,每天要花十个小时呆在工作室里学习。因为老式织机比较重,不用力根本推不动,用力过猛线又容易断,一天下来,周雨昕总是浑身酸疼。在时兰娟眼里,这个年轻人有耐心,肯下苦功。而周雨昕则在“学艺”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手艺人”的不易。

从事非遗传承工作,亲手纺纱和织布并非必选项,但周雨昕坚持从源头学起。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了解崇明土布的根脉,加深对土布文化的认知,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播和传承的工作。

这几年,布布瀛染织非遗传习所常有青年朋友前来观摩体验,这时,周雨昕便会化身讲解员,一边细致地介绍崇明土布的前世今生,一边亲自上阵展示纺纱织布的过程。

“希望前来观摩的朋友不仅能通过体验纺纱织布感受手工艺之美,还能了解更多土布背后的美好故事。”在周雨昕心中,只要有年轻人对崇明土布感兴趣,崇明土布就会一直有生命力。

2023年,周雨昕加入了崇明区侨联,成为一名侨青会的成员。侨联发挥海外“朋友圈”的独特作用,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布布瀛染织非遗传习所参观。周雨昕把讲解切换到“双语”模式,生动的教学深受大家的喜欢。“感谢平台,让我有更多机会,给各国人士传播崇明非遗的故事。”在周雨昕看来,通过夏令营、体验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模式,能够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传播。

出海

“嚯!这个土布包好洋气!”一位国外游客见到土布包时感叹道。在泰国及越南举办的2024第十七、十八届上海之帆“一带一路”经贸(人文)巡展上,周雨昕被外国游客围着,大家饶有兴致地听她介绍来自崇明岛的非遗故事。

“这就是非遗的魅力,不管来自什么国家,大家对于非遗的感受是共通的。”对于非遗“出海”,周雨昕有着一股执念。

国外留学的经历,让周雨昕具备了更强的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近年来,她敏锐捕捉到海外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选择以“文化出海”为突破口,将土布产品搬到全球舞台,让崇明非遗走出国门。

周勤坦言,曾经也想过去海外参展,但考虑到前期要筹备很多工作,就在“畏难”心理下放弃了。“女儿说,去海外参展的机会难得,要尽力争取。”在周雨昕的坚持下,这两年,周勤和她多次出海推介崇明非遗,让更多人认识崇明非遗的魅力。

去海外参展前,周雨昕总要“闭关”一段时间,研究如何布展、翻译展品信息、设计宣传海报……她以事无巨细的心态,揽下了筹备工作的大部分活儿。周勤感叹,有了女儿的助力,参加海外活动变得轻松很多。

加入区侨联后,周雨昕也积极参加创业沙龙、主题论坛等活动,结识了不少优秀的侨界青年,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合作的火花,也看到了崇明土布“走出去”的更多可能。

“大家拥有共同的海外留学经历,也同样抱着要回馈家乡的美好愿景,因此就会有很多共同话题。”周雨昕告诉记者,她最近正在和一位侨联的小伙伴探讨交流,“她是一位音乐剧导演,对崇明土布很感兴趣,我们正在讨论如何把崇明土布的故事,融入到她的音乐剧情节中去。”

突破

在周雨昕看来,目前崇明土布的传承与发展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传承人才的短缺;二是非遗产品创新能力不足,导致市场占有率不足。

如何破解?周雨昕说,一方面,希望能够通过自身努力,让大家看到年轻人在非遗传承领域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要努力设计出实用土布产品,让非遗不再被束之高阁,实现真正的活态传承。

比起学习技艺,让非遗产品打入年轻群体、融入现代生活,是周雨昕推广、传承的核心。她带领团队将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设计出时尚服饰、家居饰品、文创等上百种土布创意产品;还和知名服装品牌等合作,推出联名服装,走进多家线下门店;与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开展产学研合作,让土布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2024年,周雨昕凭借对崇明土布传承工作作出的突出贡献,被评为首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青年人才。她分享道,如今,365天每天都在和土布打交道,比在外企当白领的时候还要忙,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因为“热爱可以抵消一切疲惫”。

记者:郭杨如熠

原标题:《27岁崇明女孩:我要让崇明土布走向世界》

阅读原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