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的寓意和由来
小编为你解答关于春卷的前世今生及传说故事和春卷的寓意和由来的话题,下面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老北京流传这样的谚语:“一卷不成春”中、“隆盛堂的春卷——里外不是人”,等等,这都是跟一种小吃——春卷有关。
立春吃春卷,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习俗,就像端午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一样,伴随人们千百年来的延续,春卷也叫春饼,表示迎接新春的意思。
由此也可见,春日做春饼、食春饼的习俗由来已久。
春卷,在另外一些地方,还被叫做“春饼”、“薄饼”。它通常是用干面皮,包上馅心,经过一番煎炸而成的,吃起来香脆可口。
准确地说,春卷是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比如过年要吃年糕,端午要吃粽子,中秋要吃月饼,腊八要吃腊八粥……
到了立春那天,老北京人要吃春卷。当然,其他一些地方也会吃春饼,尤其是江南等地,十分讲究这种习俗。
不过据说,在古代春卷并非一般百姓能吃的,通常是富贵人家才会那么讲究,在立春这天吃春卷的。
当然,到后来,春卷也绝非仅仅在立春那天才能吃,平时也可以做着吃。另外,除了自家食用外,春卷也被用来招待客人。
作为民间节日食品的春卷,后来不仅成为普通的民间小吃,而且还曾被当作宫廷糕点呢。
据说,在清朝皇宫里的“满汉全席”中的128种菜点当中,春卷被列为九道主要点心之一。可见,春卷在北京小吃中的特殊“身价”。
最早的记载,大约是汉崔寔《四民月令》,其中讲到:“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可见,在汉代时,每到立春这天,人们特意吃没煮熟的生菜,来表示辞旧迎新的寓意。
不过有一种说法,今天的小吃春卷,是由古代的“春饼”演化而来的。
春饼这种食物大约早在东晋时就已经有了。然而,那时人们管它叫“春盘”。
《四时宝镜》里这样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春盘,相馈贶。”由此可知,似乎这个节日是从东晋开始的。不过其实,这时候人们将生菜确定为芦菔、芹芽罢了。
此外,人们也不单吃生菜了,而且开始吃起一种叫春饼的东西了。
每当立春这天,当时的人们就用面粉制成一个个薄饼,然后摊在盘中,再加上一套精美的蔬菜食用。因而,当时称为“春盘”。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里这样记载:“在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看来,当时确实有吃春饼(春盘)的习俗。
又根据晋周处《风土记》里记载:“元旦造五辛盘”。也就是说,人们将五种辛荤的蔬菜,放在盘子里,供大家食用。
然而,这里说的是元旦,指的农历正月初一,似乎并没有确定在立春这一天。
如果立春这一天没吃春饼的话,人们外出踏春的时候,也会带上“春盘”,当作随身的干粮。
到了唐朝时,立春这天,人们吃的东西有了发展变化。在《四时宝镜》里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
可见,立春这个节日,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庆祝方式更加隆重和丰富起来,不仅仅吃生菜和春饼了。
甚至连一些诗人,都会写到有关立春吃春盘的事儿。比如杜甫在《立春》诗里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唐岑参在《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这样写道:“汝南遥倚望,早去及春盘。”
可见,立春在古代是相当重要的节日,甚至比今天的端午、中秋还要隆重呢。
12下一页